wēng zhī

渔翁之利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ú wēng zhī lì 怎么读

注音 ㄩˊ ㄨㄥ ㄓ ㄌ一ˋ

繁体漁翁之利

感情 中性成语

渔翁之利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犹言渔人之利。

  •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 语法:

    渔翁之利作宾语;指意外收获。

  • 示例:

    茅盾《虹》:“上海人所崇拜的就是利,而且是不用自己费力的渔翁之利。”

  • 近义词:

    渔人之利

渔翁之利的出处

折叠展开

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 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近代·刘鹗·《老残游记》

渔翁之利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战国时代,赵国与燕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升级,赵国正计划发动一场针对燕国的军事行动。然而,苏代,一位著名的纵横家,同时也是苏秦的弟弟,持有不同的观点。苏代与兄长苏秦一样,倡导“合纵抗秦”,即鼓励各诸侯国团结一致,共同抵御秦国的强大威胁,而不是相互争斗。 意识到赵燕之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苏代急忙前往赵国,意图说服赵惠文王放弃攻打燕国的计划。他运用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阐述自己的立场。苏代描述了一幅发生在易水边的画面:一只河蚌正悠闲地在岸边晒太阳,突然间,一只鹬鸟发现了它,企图啄食蚌肉。河蚌迅速反应,紧紧闭合蚌壳,将鹬鸟的喙牢牢夹住。鹬鸟试图挣脱,但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它威胁河蚌:“如果你不放开我,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就会被晒干!”河蚌同样坚持己见:“如果你不离开,今天不放你,明天也不放你,你就会饿死!”双方僵持不下,正当它们争执不休之时,一个渔夫路过,轻松地将它们一同捕获。 讲完这个寓言故事后,苏代向赵惠文王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赵国若执意攻打燕国,两国陷入持久的战争泥潭,最终只会导致双方人民财困力竭,民生凋敝。此时,秦国,那个渔夫般的存在,将会伺机而动,一举吞并赵燕两国。因此,恳请大王慎重考虑,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免为他人做嫁衣裳。”

渔翁之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ú), 氵部,共11画

(1)(动)捕鱼:~产|~场|~船|~夫|~港|~歌|~鼓|~户|~火|~具|~猎|~轮|~民|~人|~网|~翁|~汛|~业。

(2)(动)谋取(不应得的东西):~利。

读音(wēng), 八部,共10画

(1)(名)年老的男子:老~。

(2)(名)父亲:乃~。

(3)(名)丈夫的父亲:家~。

(4)(名)妻子的父亲:岳~。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lì), 禾部,共7画

(1)(形)锋利;锐利。

(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

(3)(名)利益:有~有弊。

(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

(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

(6)(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