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烂海枯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shí làn hǎi kū 怎么读
注音: ㄕˊ ㄌㄢˋ ㄏㄞˇ ㄎㄨ
繁体:石爛海枯
感情 中性成语
石烂海枯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出处:
清·王维城《新乐府》之二:“报施适当非为过,虎头蛇尾事可耻,石烂海枯团体固。”
语法:
石烂海枯作定语、宾语、状语;用于盟誓。
示例:
鸡鸣剑吼心疑碎,石烂海枯志不磨。谢树琼《自嘲》诗
英语:
Rocks may crumble and oceans may dry up.
近义词:
石烂江枯、海枯石烂
石烂海枯的出处
折叠展开
碧桃海上开多少,几度春风长瑶草。白云满地不归来,石烂海枯天地老。
-----元·萨都拉·《雁门集·九·过桐庐》
石烂海枯的典故
折叠展开
"海枯石烂"这一成语,实际上是由两个独立的词语“海枯”和“石烂”结合而成的。 “海枯”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诗人杜荀鹤的《感寓诗》中,他写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这句话传达了杜荀鹤对于人心难以捉摸的感慨,他认为即便海水枯竭,也终有见底的一日,但人的内心却至死都难以被完全理解。 而“石烂”一词,则源自唐朝另一位诗人杜牧的《题桐叶》诗,他写道:“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在这首诗中,杜牧用石头风化粉碎、松木变为柴火的自然现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枯”和“石烂”这两个词语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成语“海枯石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间极其漫长,变化极其巨大。在表达誓言时,它也常用来强调意志的坚定,永不改变。此外,这个成语还有“石烂松枯”、“石烂海枯”等其他类似的说法,但其基本意义保持不变。
石烂海枯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石烂海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