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 fēng lǐn lǐn

威风凛凛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wēi fēng lǐn lǐn 怎么读

注音 ㄨㄟ ㄈㄥ ㄌ一ㄣˇ ㄌ一ㄣˇ

繁体威風凛凛

感情 褒义成语

威风凛凛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威风:使人敬畏的气势或气派;凛凛:可敬畏的样子。

  • 出处: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 语法:

    威风凛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用于人。

  • 示例:

    (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 英语:

    awful air

  • 日语:

    威風堂堂(いふうどうどう)としている

  • 俄语:

    грозный вид<воинственный вид>

  • 其他:

    <德>majestǎtisch und Respekt gebietend<法>air imposant qui inspire la crainte

  • 近义词:

    英姿勃勃、气势汹汹、八面威风

  • 反义词: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的出处

折叠展开

亲从对对,衫帽新鲜,士卒威风,凛凛可畏。

-----宋·吴自牧·《梦粱录·州府节制诸军》

威风凛凛的典故

折叠展开

《梦粱录》中,南宋都城的繁华与威严跃然纸上。在《梦粱录·卷二·州府节制诸军春教》的记载中,描绘了一幅盛大的场景:皇帝身边的亲从侍卫,两两成对,他们身着崭新的衣帽,神采奕奕,显得分外精神。而那些随行的士兵,更是威风凛凛,他们步伐坚定,面容严肃,散发出的气势令人敬畏。这就是成语“威风凛凛”的由来,也作“凛凛威风”。

威风凛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ēi), 戈部,共9画

(名)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气魄:~风|~势。

读音(fēng), 风部,共4画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读音(lǐn), 冫部,共15画

(1)(形)寒冷:~冽。

(2)(形)严肃;严厉:~遵|~然|~若冰霜。

(3)(动)畏惧;害怕:~于夜行。

读音(lǐn), 冫部,共15画

(1)(形)寒冷:~冽。

(2)(形)严肃;严厉:~遵|~然|~若冰霜。

(3)(动)畏惧;害怕:~于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