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lìng gǎi

朝令暮改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zhāo lìng mù gǎi 怎么读

注音 ㄓㄠ ㄌ一ㄥˋ ㄇㄨˋ ㄍㄞ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朝令暮改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 出处:

    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 语法:

    朝令暮改作谓语、定语、补语、分句;用于政策的变更。

  • 示例:

    政策要力求相对地稳定,不能朝令暮改

  • 日语:

    朝令暮改(ちょうれいぼかい)

  • 俄语:

    то и дело менять свои решения

  • 近义词:

    朝令夕改

  • 反义词:

    一成不变

朝令暮改的出处

折叠展开

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汉·鼌错·《论贵粟疏》

朝令暮改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此典出自《汉书·食货志上》:“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尝责者矣。”   西汉时期,有个人叫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他聪明好学,学识渊博,被称为“智囊”。文帝非常信任他,任他为太子家令。   文帝后期,官僚、地主、商人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广大农民被迫逃亡,生活非常困苦。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治,晁错上书汉文帝,主张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提出注重粮食、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论贵粟疏》。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农夫一家平均五口人,其中应服徭役的壮男至少有两人,一年里有几个月不能在自己的田地上劳动。一家人齐心协力种田也超不过一百亩,收获也超不过一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采伐薪柴、给官府服徭役等等,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炎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严寒,一年四季,哪有喘息的机会呢?另外,还有其他的耗费,如送往迎来、吊死丧、问疾病、养育孤儿幼童也包括在内。他们不但勤苦至极,而且还要承受水灾和急征赋税的剥削。如此沉重的赋税,不分时间地征收,而且变化无常,早上的规定,到了晚上又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有粮食的只好半价出卖,没有粮食的只好借那种取一还二的高利贷。到头来他们无可奈何,不得不卖掉田宅、子孙来还债。”

朝令暮改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āo,cháo), 龺部,共12画
zhāocháo

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朝。明朝。

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

读音(líng,lǐng,lìng), 人部,共5画
línglǐnglìng

1.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1. 量词,印刷用的原张平版纸五百张为一令。

1.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命令。法令。朝(zhāo)令夕改。

2. 古代官名:县令。令尹。尚书令。

3. 使,使得:令人兴奋。

4. 时节:时令。节令。

5. 美好,善:令名。令辰。令闻(好名声)。

6. 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令尊。令堂。令岳。令郎。令爱。

7. 短的词调(diào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多用于词调、曲调名):小令。如梦令。

读音(mù), 日部,共14画

(1)(名)傍晚:~色|朝三~四。

(2)(形)(时间)将尽;晚:~春|~年。

读音(gǎi), 己部,共7画

1.  变更,更换:改变。更(gēng)改。改革。改造。改善。改弦更张。朝令夕改。改编。改写。纂改。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