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dòng sān chǐ fēi zhī há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īng dòng sān chǐ fēi yī rì zhī hán 怎么读

注音 ㄅ一ㄥ ㄉㄨㄥˋ ㄙㄢ ㄔˇ,ㄈㄟ 一 ㄖˋ ㄓ ㄏㄢˊ

繁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感情 中性成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语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

  • 示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高阳《胭脂井》)

  • 英语:

    it takes more than one cold day for the river to freeze three feet deep

  • 日语:

    3尺にも達する厚い氷は,1日の寒さでできたものではない.〈喻〉 双方の不和には長い由来がある

  • 俄语:

    Метрóвый лёд не в один день образуется

  • 近义词:

    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 反义词:

    浅尝辄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出处

折叠展开

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东汉·王充·《论衡·状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典故

折叠展开

吴月娘的女儿嫁给陈敬济为妻。这陈敬济不是个东西,他又娶了个戏子回家做小老婆,反而总是欺负他原来的老婆,有一天把她打得鼻口出血,过了半天才苏醒过来。正妻哭到半夜,悬梁自缢身死。第二天,吴月娘听说了,她早已听说女儿受苦,又听说陈敬济娶了个唱戏的在家里,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接着,率领家人、小厮、丫鬟、媳妇七八口,往他家来,见了女儿尸首吊得直挺挺的,就大声哭喊起来,将敬济拿住,揪住乱打,有的竟用锥子锥得他全身都是小眼,接着把那个小老婆也打了个臭死。把门窗户壁都打得七零八落。最后状子告到县里,判了陈敬济逼死妻子,徒刑五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īng), 冫部,共6画

(1)(名)水在摄氏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

(2)(动)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腿了。

(3)(动)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使其凉:把汽水~上。

读音(dòng), 冫部,共7画

(1)(动)(液体或含有水分的东西)遇冷凝固:~肉。

(2)(动)受冷;感到冷:~手。

(3)(名)凝结了的汤汁:果~儿。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chǐ,chě), 尸部,共4画
chǐchě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读音(fēi), 非部,共8画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rì), 日部,共4画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án), 宀部,共12画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