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ī bǎn yī yǎn 怎么读
注音: 一 ㄅㄢˇ 一 一ㄢ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一板一眼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板;眼: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比喻做事有条理;合规矩;不马虎。也比喻做事死板;不知灵活变动。
出处: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九章:“望着季交恕,一板一眼地说。”
语法:
一板一眼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世。
示例:
他办事因循守旧,一板一眼,从不敢越雷池一步。
英语:
very careful of rules
其他:
<法>scrupuleux
近义词:
有板有眼、依样葫芦、照本宣科、一板三眼、郑重其事
反义词:
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看风使舵
一板一眼的出处
折叠展开
谁知一拍即上,比放炸弹还来得快!立刻就有人过来请,由此一板一眼的做去。
-----近代·王浚卿·《冷眼观》
一板一眼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一板一眼”原或作“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是从戏曲音乐演变出来的成语。板和眼是传统戏曲中表示音乐的节拍名称。在每一小节中以檀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简单来说,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节的一拍。戏曲之板眼可分“一板三眼”和“一板一眼”。“一板三眼”以四拍为一小节,第一拍敲檀板一记,称为“板”,后面三拍各敲一记鼓,则称为“眼”。“一板一眼”以二拍为一小节,第一拍敲板,第二拍敲鼓。所以无论“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都有节拍清楚的意思,可用来比喻人言行谨守法规,有条有理。如清代吴趼人的《糊涂世界》卷六:“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晚清的环境,人人讲关系,走门路,如果孔子再世,还用他那一套仁义道德,一板一眼地只会读书,终究也只能当一个书呆子而已。在今天的用法上,“一板一眼”较为常用。如:“他这个人做事向来一板一眼的,你担任秘书,千万马虎不得。”
一板一眼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一板一眼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