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ruò měi

避之若浼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怎么读

注音 ㄅ一ˋ ㄓ ㄖㄨㄛˋ ㄇㄟ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避之若浼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 出处: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 语法:

    避之若浼作谓语、定语;指回避。

  • 示例:

    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夏衍《感谢德莱塞》

  • 英语:

    avoid somebody like the plague

避之若浼的出处

折叠展开

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

-----先秦·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避之若浼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ì), 辶部,共16画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ruò,rě), 艹部,共8画
ruòrě

1.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3.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4. 约计:若干(gān )。若许。

5. 此,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6. 顺从:“曾孙是若。”

7. 指“海若”(古代神话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叹。”

8. 指“若木”(古代神话中的树名)。

9. 指“杜若”(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沐兰泽,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 文言句首助词,常与“夫”合用:“若夫阴雨霏霏,连月不开。”

11. 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表示事物的状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 〔般若〕见“般3”。

读音(měi), 氵部,共10画

(1)(动)污染;玷污。

(2)(动)请托;央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