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óu zhī

一抔之土

  • 结构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ī póu zhī tǔ 怎么读

注音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一抔之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一抔:一捧。 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 出处: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一抔之土的出处

折叠展开

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释之列传》

一抔之土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汉朝时期,廷尉张释之以其公正无私的司法审判而广受赞誉。有一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窃案件,有人胆敢盗窃高祖庙神座前的玉杯。张释之经过仔细审理后,依法判处盗贼死刑,并将这一判决结果上奏给朝廷。然而,当文帝得知这一判决时,他愤怒地表示这个罪犯应该被灭族。张释之深知文帝的愤怒,但他仍旧冷静地向文帝进言:“陛下,若今日因盗窃庙器而灭其全族,那么将来若有愚民从先帝的陵墓上取走一捧黄土,陛下又将如何处置呢?”张释之的话寓意深远,提醒文帝若滥用重刑,将来可能导致更加荒谬和难以处理的局面。文帝听闻此言,陷入了沉思。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接受了张释之的判决,决定不再扩大刑罚范围。这个故事后来逐渐演变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一抔黄土”,用以指代坟墓。这个成语也常作“一抔之土”,寓意着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的归宿,同时也警示着统治者在司法审判中要公正无私,不可滥用刑罚。

一抔之土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一抔之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póu), 扌部,共7画

(量)〈文〉相当于“捧”。一~土。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