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貌取人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ǐ mào qǔ rén 怎么读
注音: 一ˇ ㄇㄠˋ ㄑㄨˇ ㄖㄣˊ
繁体:以皃取人
感情 中性成语
以貌取人的意思
解释:
以:根据;凭据;貌:外貌;取:衡量、判断。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语法:
以貌取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英语:
a book by its cover judge people by naeural appearance
日语:
外見(がいけん)だけで人柄(ひとがら)や能力(のうりょく)を決(き)める
俄语:
судить по внешнему виду
其他:
<德>jn nur nach dem ǎuβeren Schein beurteilen
<法>juger les gens seulement par leur apparence 近义词:
表里如一
反义词:
量才录用、量材录用
以貌取人的出处
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以貌取人的典故
子羽和宰予都是孔子的学生,但起初,孔子对待他们二人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子羽其貌不扬,他第一次去拜见孔子时,孔子对他的印象就不好。孔子心中想道:“这个人长得这么丑,一定没有出息。”因此对他的态度就非常冷淡,不好好的教导他;子羽无可奈何,只得退学。 宰予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再加上他又能说会道,孔子一见,便很喜欢他,觉得他应该很有才气便很用心的教导他。哪知子羽因为被孔子轻视,回去后一直发奋努力,刻苦求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很多青年都投到他门下。而宰予呢,读书既不专心又很懒惰,早晨大家都起床了,他还赖在床上,孔子气得说他是一块朽木!后来宰予虽然靠他的口才当上齐国的宰相,却因与人共同作乱而被处死了。孔子接受了这个教训,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说:宰予的事告诉我,不能凭说话来衡量一个人;子羽的事告诉我,不能凭容貌来衡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