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ǎn chéng

大器晚成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à qì wǎn chéng 怎么读

注音 ㄉㄚˋ ㄑ一ˋ ㄨㄢˇ ㄔㄥ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大器晚成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大器:大的材料;比喻人才。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指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锻炼;成名往往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意的人的一种安慰。

  •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 语法:

    大器晚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年纪大才成才。

  • 示例: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 英语:

    A great man will succeed late in life.

  • 日语:

    たいきばんせい

  • 其他:

    <法>un grand génie ne se révèle que tardivement

  • 近义词:

    后生可畏

  • 反义词:

    不堪造就、冥顽不灵

大器晚成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春秋·老聃·《老子》

大器晚成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此典出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崔琰,字季珪,东汉末年清河东武城人。他从小爱好击剑,练得一身好武艺。后来又苦读诗书,学识丰富。大将军袁绍知道他贤德,封他当了骑都尉。袁绍兵败官渡之后,患病而死,曹操起用崔琰,任为别驾从事。曹氏立国之后,崔琰做了尚书。他为人正直,并且擅长识别人才、爱惜人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在年轻的时候,名气不大。大家都瞧不起他,即使是亲戚们也都轻视他。只有崔琰常常说:“崔林这个人是有希望的。正如老子所说,大的器物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才能做成,崔林将来必定会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为栋梁之才。

大器晚成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大器晚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dài), 大部,共3画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qì), 口部,共16画

(1)(动)用具:瓷~|木~|~物。

(2)(名)器官:消化~。

(3)(名)度量;才能:~量|大~晚成。

(4)(动)器重。

读音(wǎn), 日部,共11画

(1)(名)晚上:夜~。

(2)(副)时间靠后的:~餐|~场。

(3)(副)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冬|~婚。

(4)(副)后来的:~霜。

(5)(名)旧时后辈对前辈自称(用于书信):~辈。

(6)姓。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