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í zhī héng

持之以恒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chí zhī yǐ héng 怎么读

注音 ㄔˊ ㄓ 一ˇ ㄏㄥˊ

繁体持之以恆

感情 中性成语

持之以恒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出处:

    宋 楼钥《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语法:

    持之以恒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表示长久不变。

  • 示例:

    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就能取得好成绩。

  • 英语:

    in a persistent way

  • 日语:

    絶(た)えることなく 堅持(けんじ)する

  • 俄语:

    неизмéнно придéрживаться

  • 其他:

    <德>beharrlich<法>avec constance,persistance

  • 近义词: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有始有终、全始全终、始终如一、日雕月琢、坚持不懈

  • 反义词:

    一暴十寒、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断断续续、一曝十寒

持之以恒的出处

折叠展开

余少年时代,不知养生,而今悔之已晚。渴望后辈力行之,则学优而身强,便是振兴心象。望我弟以此教诲子侄,持之以恒,获益良多也。

-----清·郑變·《郑板桥全集·集外诗文·潍县署中寄四弟墨》

持之以恒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关于傅嘏的故事,被后人传颂。嘉平元年,当傅嘏被任命为河南尹时,他面临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局面。他管辖的范围不仅覆盖了京城的繁华地带,更延伸至京畿地区,涉及古代六乡六遂的广阔地域。这里人口密集,利益交织,是违法乱纪的温床。前任河南尹司马芝的治理方式以简约为主,法规虽少,但执行起来却显得力不从心。继任者刘靖试图通过细化法规来整顿秩序,但过多的规矩反而让人无所适从,导致执行困难。再到后来,李胜上任,他常常以破坏法规为代价,换取短暂的声誉,使得法规的权威和公信力大幅下降。傅嘏深知,治理之道在于平衡。他上任后,首先恢复了司马芝的法规框架,为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他借鉴了刘靖的细化措施,将法规内容进一步补充完善,使得各项规定更加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同时,他还逐一恢复了被李胜破坏的法规,重塑了法规的权威和公信力。在傅嘏的治理下,他以德行教化为本,将道德规范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他执法简明而严格,能够长久坚持,不因一时的困难而动摇。他审案时注重情理法相结合,即使是刑事案件也能在不施严刑的情况下得到真相。傅嘏的善行并不张扬,他默默地付出,为百姓带来安宁和福祉。在他的治理下,官吏们尽职尽责,百姓们安居乐业。虽然当时他的名声并不显赫,但他的功绩却深深地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后来,“持法有恒”这一理念逐渐演变成了成语“持之以恒”。这个成语中的“之”字,指代的就是傅嘏所坚持的法规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正确的道路和原则,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和成就。

持之以恒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持之以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í), 扌部,共9画

(1)(动)拿着;握着:~枪。

(2)(动)支持;保持:坚~|~久|~之以恒。

(3)(动)主管;料理:~家|主~。

(4)(动)对抗:相~不下。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héng), 忄部,共9画

(1)(形)永久:~心。

(2)(名)恒心:有~|持之以~。

(3)(形)平常;经常:~态|~言|人之~情。

(4)(Hé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