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 hóng ěr chì

脸红耳赤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 怎么读

注音 ㄌ一ㄢˇ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繁体臉紅耳赤

感情 中性成语

脸红耳赤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 语法:

    脸红耳赤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

  • 示例:

    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脸红耳赤,心里也是甜滋滋的。陈宜浩《冤家》

  • 英语:

    as red as a turkey cock

  • 近义词:

    面红耳赤

  • 反义词:

    面不改色

脸红耳赤的出处

折叠展开

茗烟见宝玉,忙跪下哀求……(那丫头)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清·曹雪芹·《红楼梦》

脸红耳赤的典故

折叠展开

《朱子语类》中记载:“今人稍有微利之争,便头红面赤;然而子文却能三仕三已,毫无喜愠之色。”这句话揭示了现代人常因一点小利益就激动得面红耳赤,相比之下,子文的淡定自若显得尤为高尚。朱熹借此警示世人,我们应当拥有宽广的胸怀,不应因贪图小利而最终自食恶果。 成语“面红耳赤”便源自此处,用以描绘因激动、用力、羞愧、焦急或愤怒而使得脸色变得通红的情形。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作“耳红面赤”或“脸红耳赤”。

脸红耳赤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脸红耳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iǎn), 月部,共11画

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洗~。

2.(~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儿。鞋~儿。

3.情面;面子:丢~。不要~。

4.(~儿)脸上的表情:笑~儿。把~一变。

读音(hóng,gōng), 纟部,共6画
hónggōng

1.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2.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3.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4.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5.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6.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1.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读音(chì), 赤部,共7画

(1)(名)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名)泛指红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卫队。

(4)(形)忠诚:~心(忠诚的心)|~诚(极真诚)。

(5)(动)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形)空:~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