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耳赤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 怎么读
注音: ㄌ一ㄢˇ ㄏㄨㄥˊ ㄦˇ ㄔˋ
繁体:臉紅耳赤
感情 中性成语
脸红耳赤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语法:
脸红耳赤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
示例:
只要我们聚在一起,哪怕是吵得脸红耳赤,心里也是甜滋滋的。陈宜浩《冤家》
英语:
as red as a turkey cock
近义词:
面红耳赤
反义词:
面不改色
脸红耳赤的出处
折叠展开
茗烟见宝玉,忙跪下哀求……(那丫头)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
-----清·曹雪芹·《红楼梦》
脸红耳赤的典故
折叠展开
《朱子语类》中记载:“今人稍有微利之争,便头红面赤;然而子文却能三仕三已,毫无喜愠之色。”这句话揭示了现代人常因一点小利益就激动得面红耳赤,相比之下,子文的淡定自若显得尤为高尚。朱熹借此警示世人,我们应当拥有宽广的胸怀,不应因贪图小利而最终自食恶果。 成语“面红耳赤”便源自此处,用以描绘因激动、用力、羞愧、焦急或愤怒而使得脸色变得通红的情形。这个成语有时也被称作“耳红面赤”或“脸红耳赤”。
脸红耳赤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脸红耳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