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ā zhī yán

一家之言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ī jiā zhī yán 怎么读

注音 一 ㄐ一ㄚ ㄓ 一ㄢ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一家之言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语法:

    一家之言偏正式;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

  • 示例:

    清 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 英语:

    distinctive doctrine or theory

  • 近义词:

    一家之辞

  • 反义词:

    远见卓识

一家之言的出处

折叠展开

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一家之言的典故

折叠展开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二十岁时,他便走遍了祖国的东南,亲访古迹,对历史和人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后来,他到朝廷做官,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史料;并可利用出使之便对历史进行深入考察。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四十二岁,正式开始长篇历史巨著《史记》的写作。前后近二十年时间,他撰写一百三十篇,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努力按事实撰写历史对好的和坏的,尽量不虚夸和隐讳。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评论,他不以“圣人”之是非为标准,都以自己的独特见解予以评价。公元前93年,他写了一篇自传式的长信给他的好友任安(字少卿),记述自己的思想和遭遇。其中在谈到他写《史记》的目的时说:“我写这部书,是为了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寻求社会变迁的原因,要成为自成体系的一部学术著作。

一家之言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一家之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jiā,jie,gū), 宀部,共10画
jiājiegū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