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án ér dìng

传檄而定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chuán xí ér dìng 怎么读

注音 ㄔㄨㄢˊ ㄒ一ˊ ㄦˊ ㄉ一ㄥˋ

繁体傳檄而定

感情 中性成语

传檄而定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 语法:

    传檄而定作谓语;指不战而胜。

  • 示例:

    获操则威震天下,中原虽广,可传檄而定。(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 近义词:

    传檄可定

传檄而定的出处

折叠展开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传檄而定的典故

折叠展开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就问韩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打天下。这时,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并封刘邦为汉中王,住在南郑。韩信说:“要打败项羽,第一步就要占据三秦。三秦就是秦的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人所控制的秦地。”这三个人都是项羽封的。为什么可以占据三秦呢?韩信说:“这三个人虽然被项羽封为王,但秦地的老百姓并不欢迎。但你在秦地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有威望的,他们都知道你应在关中为王。现在你被封到汉中来,三秦的老百姓是不满意的。现在你向东出兵,只要你下一道文书,就可以收服了。”

传檄而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uán,zhuàn), 亻部,共6画
chuánzhuàn

1. 转(zhuǎn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2.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传》。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读音(xí), 木部,共17画

(1)(名)檄文。

(2)(动)〈书〉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dìng), 宀部,共8画

(1)(形)平静、稳定

(2)(动)决定;使确定:~计划。

(3)(动)约定:~单。

(4)(形)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下来。

(5)(形)规定的:~规。

(6)(副)必定;一定:~去。

传檄而定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