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之利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ú rén zhī lì 怎么读
注音: ㄩˊ ㄖㄣˊ ㄓ ㄌ一ˋ
繁体:漁人之利
感情 中性成语
渔人之利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语法:
渔人之利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示例:
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以待时机一到,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借收渔人之利。”
英语:
profit at other's expense
近义词:
渔翁得利
渔人之利的出处
折叠展开
(毛烈也晓得)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渔人之利的典故
折叠展开
赵国企图攻打燕国。著名游说之士苏代替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路过易水,看见有一只河蚌从水中上岸来晒太阳,恰好遇着一只鹬鸟飞来。鹬鸟看见河蚌张开贝壳在晒太阳,便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立刻合拢贝壳,一下子钳住鹬的嘴不放。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变成一只死蚌。”河蚌说:“我今天不开壳,明天不开壳,你就成了一只死鹬!”他俩谁都不肯罢休。正当相持不下的时候,突然来了个渔翁,他毫不费力地捉住了河蚌和鹬鸟。”苏代讲完了这段故事就对赵王说:“假如赵国去攻打燕国,两国相争,彼此削弱,那么,强大的秦国就会坐收渔人之利,请大王三思而行。”赵惠王听了,觉得苏代言之有理,于是打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
渔人之利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渔人之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