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 tiān jiē

掀天揭地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xiān tiān jiē dì 怎么读

注音 ㄒ一ㄢ ㄊ一ㄢ ㄐ一ㄝ ㄉ一ˋ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掀天揭地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 出处:

    宋 辛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 语法:

    掀天揭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2章:“说我们湖南出过掀天揭地的人材曾文正公呢?”

  • 英语:

    earth-shaking

  • 近义词:

    翻天覆地、掀天动地、排山倒海

掀天揭地的出处

折叠展开

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宋·辛敩·《再开莱公诗集后序》

掀天揭地的典故

折叠展开

寇准是北宋的名臣, 是一位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他通晓《春秋》三传。宋太宗时, 成为太平兴国进士, 任枢密院直学士。真宗时拜为宰相。公元1004年,契丹入侵, 来势凶猛。王钦若等主张南迁, 避开辽军的锋芒, 但寇准力主抵抗, 促使真宗御驾亲征。真宗委以寇准军事重任, 寇准号令明肃, 迫使辽军嚣张的气焰低了下去, 订立了“澶渊之盟”。不久, 被王钦若排挤而罢去宰相之职。到天禧初年, 真宗又任寇准为宰相, 封为莱国公, 世称“莱公”。辛敩在为寇准的诗集作后序的时候, 从他的政治方面来肯定他的历史功勋, 认为他的功业使宋朝的江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掀天揭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iān), 扌部,共11画

(1)(动)使遮挡覆盖的东西向上离开;揭:~门帘|~起|~动。

(2)(动)翻腾;翻动:白浪~天。

读音(jiē), 扌部,共12画
[ jiē ]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揭锅。揭幕。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揭露。揭发。揭底。揭穿。揭短。揭晓。

3. 高举:揭竿而起。

4. 标示:揭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

5. 扛,持。

6. 姓。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dìde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