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i ér táo

大败而逃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à bài ér táo 怎么读

注音 ㄉㄚˋ ㄅㄞˋ ㄦˊ ㄊㄠˊ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大败而逃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斗了多时,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枪刺在腿上,大败而逃。”

  • 语法:

    大败而逃作谓语、状语;指败逃。

  • 示例: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1回:“契丹兵大败而逃,由晋军从后追击,俘斩万计。”

  • 近义词:

    落荒而逃

  • 反义词:

    凯旋而归

大败而逃的出处

折叠展开

那庞集亲自领兵追来,被我姑嫂两个与庞家血战山坡,杀得他兵残将损,大败而逃。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

大败而逃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大败而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dài), 大部,共3画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bài), 贝部,共8画

(1)(动)输;失利:失~|~局。

(2)(动)打败;使失败:击~|大~敌军。

(3)(动)失败;不成功:~诉|~笔。

(4)(动)毁坏;搞坏:~坏|伤风~俗。

(5)(动)解除;消除:~毒|~火。

(6)(动)破旧;腐烂;凋谢:腐~|开不~的花朵。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táo), 辶部,共9画

(1)(动)逃跑;逃走:~奔|~窜。

(2)(动)逃避:~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