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xīn

勠力同心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lù lì tóng xīn 怎么读

注音 ㄌㄨˋ ㄌ一ˋ ㄊㄨㄥˊ ㄒ一ㄣ

繁体剹力同心

感情 褒义成语

勠力同心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勠力:合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形容团结一致。

  • 出处:

    昔逮我献公 ,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

  • 语法:

    勠力同心,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团结一致。

  • 示例:

    以为足下当勠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

  • 英语:

    make concerted efforts

  • 日语:

    心(こころ)をーつにして協力(きょうりょく)する,一致団結(いっちだんけつ)する

  • 俄语:

    единодушно<сплочённо>

  • 近义词:

    同心同德、同心协力、齐心协力、合力攻敌、同仇敌忾

  • 反义词:

    四分五裂、分崩离析、同床异梦、离心离德

勠力同心的出处

折叠展开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

勠力同心的典故

折叠展开

夏桀是夏朝末代的君主,凶狠残暴,骄横奢侈。在他的统治下,朝政荒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为了建造豪华的宫殿和供美女居住的瑶台,不顾百姓的死活,下令调集成千上万的奴隶和民夫,逼迫他们日夜不停地劳作,致使许多人死于非命。对于夏桀的暴政,大臣们敢怒而不敢言,稍有冒犯,便被处死。夏桀的倒行逆施,引起了人民和一些诸侯王的愤怒,起义反抗的事时有发生。在夏王朝的东面有一个叫做商的诸侯国,国君汤是位贤明的君主,人称商汤。商汤见夏桀不得人心,百姓怨声载道,于是,派人寻访能人贤士,帮助自己讨伐夏桀。有一次,商汤听说在莘国隐居着一位大贤人,名叫伊尹,胸有雄才大略,是难得的辅国人才。商汤大喜,立刻命令使臣带着厚重的礼品,去请伊尹来共商大事。可是伊尹非常清高,使臣去了两次,他都不肯出来。商汤思贤若渴,亲自去见伊尹,向他表明自己的主张,诚恳地请他指教,伊尹深受感动,说出自己的见解,答应为商汤效力。商汤非常高兴,封他为右相。在伊尹的辅助下,商汤振作国威,积蓄力量,联络各地诸侯,使国力很快壮大起来。经过多次征战,商汤拥有了一支强壮的军队,推翻夏朝的时机终于成熟。于是商汤发布文告,决定出师灭夏。商汤在文告中写道:“夏桀罪恶昭著,天意叫他灭亡。如今上天给我派来大圣人伊尹,要我与他齐心合力,治理天下。希望大家勇敢战斗,帮助我完成上天旨意!”商汤讨伐夏桀,人民纷纷响应。商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向夏军,夏军溃不成军。夏桀在逃跑途中被俘虏,夏朝终于灭亡。商汤统治天下,下令将夏桀放逐,三年后,夏桀在屈辱中死去。伊尹辅佐商汤,治理朝政,被后世称为贤良宰相。

勠力同心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ù), 力部,共13画

同“戮”。

读音(lì), 力部,共2画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读音(tóng,tòng), 冂部,共6画
tóngtò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1. 〔胡同〕见“胡”。

读音(xīn), 心部,共4画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