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jiàn

一隅之见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ī yú zhī jiàn 怎么读

注音 一 ㄩˊ ㄓ ㄐ一ㄢˋ

繁体一隅之見

感情 中性成语

一隅之见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隅:角落。在很狭小的角度里所看见的。比喻片面的见解和主张。

  •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认定以为道止如此。”

  • 语法:

    一隅之见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示例:

    人但各以其一隅之见 ,认定以为道止如此。(明 王守仁《语录一》)

  • 近义词:

    一孔之见、管见所及、以偏概全

  • 反义词:

    真知灼见、远见卓识

一隅之见的出处

折叠展开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尔》

一隅之见的典故

折叠展开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经常与学生谈论教与学的问题。有一次,他对学生说:“教育他人明白道理,固然是碰到一件事就教一件事的道理,有一句收获就教一句。但是绝不能不看对象。如果有人碰到想不通的问题并不想弄通它,那是不能够开导他弄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人,即说不清想要论清楚的人,那是不可能引导他说清楚的。”接着孔子又打了个比方,极其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道理。他说:“譬如有一个物体有四只角, 你已经拿了一只角给他看过了, 如果他不能把那三只角反转来证明这只角, 那你就不可再去教他了。”

一隅之见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一隅之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yú), 阝部,共11画

(1)(名)角落:墙~|城~|向~|一~之地|负~顽抗。

(2)(名)靠边沿的地方:海~。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jiànx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