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láng zhī wèi

螳蜋之卫

  • 结构
  • 感情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táng láng zhī wèi 怎么读

注音

繁体

感情

螳蜋之卫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 李善 注:“《莊子》:‘ 蘧伯玉 謂 顔闔 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螳蜋之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áng), 虫部,共17画

(名)〔螳螂〕昆虫;简称螳。有的地区叫刀螂。

读音(láng), 虫部,共13画

同“螂”。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wèi), 乛部,共3画

(1)(动)防护;保卫。

(2)(名)明代驻兵的地点;驻军人数比“所”多;后来只用于地名:威海~兵。

(3)(名)周朝国名;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