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èn qiáng

奋发图强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fèn fā tú qiáng 怎么读

注音 ㄈㄣˋ ㄈㄚ ㄊㄨˊ ㄑ一ㄤˊ

繁体奮發圖強

感情 中性成语

奋发图强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奋发:精神振作;情绪饱满;图:谋求。振作精神;谋求强盛。

  • 出处: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 语法:

    奋发图强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学高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 英语:

    strive to be strong

  • 日语:

    発奮して向上(こうじょう)につとめる

  • 俄语:

    воспрянуть духом

  • 其他:

    <德>sich mit ganzer Kraft für die Stǎrkung des Vaterlandes einsetzen

  • 近义词:

    发愤图强、奋发有为、奋发蹈厉、奋勇前进、蹈厉奋发、奋起直追、力争上游、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

  • 反义词:

    自暴自弃、安于现状、自甘堕落

奋发图强的出处

折叠展开

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勇攀世界科学高峰。

-----现代·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奋发图强的典故

折叠展开

春秋时期,楚国叶邑的大夫沈诸梁对孔子的高尚品质与深邃思想感到好奇,便私下向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探寻。子路因一时难以用言语全面描绘孔子的伟大,故而沉默。孔子知晓此事后,对子路道:“你何不告诉他,我之为人,便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不仅是描述了我对学问的执着追求,更是我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 “发愤”一词,在古代常用于描绘人们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知识的状态。而将其与“图强”结合,形成“发愤图强”这一成语,则是在近代对古人精神的一种提炼和升华。清末改革先驱康有为,在上书光绪皇帝,力主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时,便运用了“发愤图强”这一表述,意在激励国家奋发向前,谋求富强。 “发愤图强”这一成语,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表示个人或国家下定决心,振奋精神,努力追求进步与富强的状态。它不仅是对古代先贤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当代人们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鞭策。同时,这一成语也常被写作“奋发图强”或“发奋图强”,但其核心意义始终不变,都是鼓励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

奋发图强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èn), 大部,共8画

(1)(动)鼓起劲来;振作:~勉。

(2)(动)摇动;举起:~臂|~笔疾书。

读音(fā,fà), 又部,共5画
fāfà

1. 交付,送出: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2. 放,射: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3. 表达,阐述: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4. 散开,分散:发散。

5. 开展,张大,扩大:发展。发扬。

6. 打开,揭露:发现。发掘。

7. 产生,出现:发生。发愤。奋发。

8.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澎涨:发面。

9. 显现,显出:发病。发抖。发憷。

10. 开始动作:发动。

11. 引起,开启:启发。发人深省。

12. 公布,宣布:发布。发号施令。

13.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1.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发。鬓发。怒发冲冠。

读音(tú), 囗部,共8画

(1)(动)想

(2)(名)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画。

(3)(动)谋划;计划:~谋不轨。

(4)(名)贪图。

(5)(名)意图。

读音(qiáng,qiǎng,jiàng), 弓部,共12画
qiángqiǎngjiàng

1.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2.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3.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hào )胜。

4. 有余,略多于某数:强半(超过一半)。

5. 使用强力,硬性地:强占。强加。强攻。强悍。强横(hèng )。强梁(强横霸道)。

6. 着重,增加分量:强化。增强。

1. 硬要,迫使,尽力:强使。强迫。强逼。强辩。勉强。强人所难。强词夺理。

1. 固执,强硬不屈:强嘴。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