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ǎn chóng lái

卷土重来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juǎn tǔ chóng lái 怎么读

注音 ㄐㄨㄢˇ ㄊㄨˇ ㄔㄨㄥˊ ㄌㄞˊ

繁体卷土重來

感情 贬义成语

卷土重来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卷土:卷起尘土;形容人马奔跑。比喻失败之后重新集结力量反扑过来;或重新恢复势力。

  • 出处:

    唐 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语法:

    卷土重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卷土重来。(曲波《林海雪原》一)

  • 英语:

    renew an effort after failure

  • 日语:

    螉土重来(けんどちゅうらい)

  • 俄语:

    вновь вернуться

  • 其他:

    <德>nach einer Niederlage wieder auf die Beine kommen<法>revenir à l'attaque

  • 近义词:

    死灰复燃、东山再起、重起炉灶

  • 反义词:

    偃旗息鼓、万劫不复、一蹶不振、销声匿迹

卷土重来的出处

折叠展开

胜败兵家事不期,色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诗

卷土重来的典故

折叠展开

用以说明失败之后,又恢复往日的规模。一方面,它鼓励人的志气,鼓励人创造事业的雄心,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专事损害、侵犯别人的作为,虽也可用“卷土重来”来形容,但却是一种为世人所憎恨、不齿的行为。   此典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楚汉相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很动人的故事。楚王项羽起初率领的士兵,是他和叔叔项梁在吴中一带组织起来的八千人。这八千人中很多是项梁和项羽的好朋友,他们都骁勇善战。项羽就用这八千精兵作为基础,逐渐壮大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后来项羽从胜利转入失败,在困境中突破刘邦垓下兵围,往南逃到乌江,后面跟着几千名追兵,而他手下只剩二十八人。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只船靠近岸边,对项羽说:“长江以东的地方虽然比较小,但土地有一千里,人口几十万,还可以在那里称王。现在只有我一人有一只船,请您赶快上来渡过江去,即使汉军追来,也是没法过江的。”但项羽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笑着说:“天欲亡我,我还过江做什么?而且当初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至西,如今没一个人活着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再尊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他们即使嘴里不说什么,我心里难道就不觉得愧疚惭愧吗?”说完,他拔剑自刎而死。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次走到项羽自杀的地方,想起项羽和那八千精兵的英勇和失败,感慨万分,就在乌江亭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卷土重来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uàn,juǎn), 㔾部,共8画
juànjuǎn

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卷。画卷。手卷。

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3. 考试用的纸:试卷。

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卷。

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卷尺。卷帘子。

2. 裹挟带动:卷入。卷扬。

3.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卷儿。纸卷儿。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

读音(zhòng,chóng), 丿部,共9画
zhòngchó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2.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3. 价格高:重价收买。

4.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5.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7.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1.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读音(lái), 一部,共7画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