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 yán sǒng tīng

危言耸听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wēi yán sǒng tīng 怎么读

注音 ㄨㄟ 一ㄢˊ ㄙㄨㄥˇ ㄊ一ㄥ

繁体危言聳聽

感情 中性成语

危言耸听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耸听:使人听了吃惊;危言:使人吃惊的话。

  • 出处:

    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意者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耶!”

  • 语法:

    危言耸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这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道理,稍稍注意这个问题的人,是不难发现若干真凭实据的。(郭小川《论“听话”》)

  • 英语:

    exaggerate just to scare people

  • 日语:

    誇大(こだい)な話(はなし)をして人(ひと)を驚(おどろ)かす

  • 俄语:

    умышленно запугивать

  • 其他:

    <德>mit furchteinflǒβenden Reden einschüchtern<法>impressionner les auditeurs par des déclarations sensationnelles

  • 近义词: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危言耸听的出处

折叠展开

第当皇上宵旰焦劳之时,臣又以危言耸听,实切惶悚不安。然世受国恩,终不敢自安于缄默也。

-----清·刘可书·《上封事疏》

危言耸听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南宋时期,理学家与文学家吕祖谦在其著作《馆职策》中,回顾了汉文帝时期的国家景象。在那个时代,国家安宁,虽然与周朝的"成康之治"相比或许略显不足,但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生相比,却是绰绰有余。 然而,当时的大臣贾谊在给文帝的奏章中,却以一种几近绝望的笔触开头:“当今国事,可以令人痛哭者一,流涕者二,长叹息者六。”贾谊的这番描述,似乎将朝政描绘得岌岌可危,与实际的历史记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吕祖谦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贾谊的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危言骇世,姑一快胸中之愤”。换句话说,贾谊之所以发表这些令人震惊的言论,其真正的动机是为了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成语“危言耸听”逐渐演变而来,它形容那些故意夸大其词、制造恐慌的言论,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极大关注和震动。

危言耸听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危言耸听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ēi), 㔾部,共6画

(1)(形)高。

(2)(形)危险;不安全:~局|安~。

(3)(动)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及|~害。

(4)(形)指人快要死:病~|垂~。

(5)(形)〈书〉高:~楼百尺。

(6)(形)〈书〉端正:正襟~坐。

(7)(名)二十八宿之一。

(8)姓。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sǒng), 耳部,共10画

(1)(形)耸立:高~|~入云霄。

(2)(动)引起注意;使人吃惊:危言~听。

读音(tīng), 口部,共7画

(1)(动)用耳朵接受声音

(2)(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从|~信。

(3)(名)治理;判断:~政|~讼。

(4)(动)听凭;任凭:~其自然。

(5)(名)〈方〉铁皮做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罐子:一~香烟|~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