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 yán liǎng

三言两句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sān yán liǎng jù 怎么读

注音 ㄙㄢ 一ㄢˊ ㄌ一ㄤˇ ㄐㄨˋ

繁体三言兩句

感情 中性成语

三言两句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三言两语”。

  •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 语法:

    三言两句作主语、宾语、状语;用于说话简明。

  • 示例:

    半月前有媒婆来曾说亲,不拟三言两句便说成。元·无名氏《小孙屠》第八出

  • 英语:

    in a few words

  • 近义词:

    三言两语、三言二语、三言五语

  • 反义词:

    长篇大论

三言两句的出处

折叠展开

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

-----元·关汉卿·《救风尘》

三言两句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三言两语”,形容言语简短。这句成语在文献中,较早出现在宋代吴潜所写的〈望江南・家山好〉词中,其中有一句说“六宇五胡生口面,三言两语费颜情”,这阙词的大意是这样的:还是故乡好,不必去赚取虚名。因为世上的道理,盛衰常相倚伏。盛势中存有衰势的征兆,人生不会永远得意。就是历代君王的命运也是如此。所以一个人要知道退让,其实就是为了前程。姑且就这么地回转田园,不问世事。过去面对那些外来异族人的是非口舌,即使是极简短的三言两语,也让我颇费精神,所以弄得我头发都斑白了。后来“三言两语”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言语简短。如《红楼梦》第六七回:“怪不的前日我们在店里彷仿佛佛也听见人吵嚷,说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一个人度了去了;又说一阵风刮了去了。”用的也是这个意思。

三言两句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三言两句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读音(jù,gōu), 勹部,共5画
jùgōu

1. 由词组成的能表示出一个完整意思的话:句子。句法。

2. 〔句读(dòu)〕古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3. 量词,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háng)。

1. 〔高句骊〕古国名,即“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