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乐乎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ù yì lè hū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一ˋ ㄌㄜˋ ㄏㄨ

繁体不亦樂乎

感情 中性成语

不亦乐乎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语法:

    不亦乐乎偏正式;作补语;形容动作、状态到了极端地步。

  • 示例:

    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 英语:

    What a joy!

  • 日语:

    ひどい,さんざんだ

  • 俄语:

    дохнуть нéкогда

  • 其他:

    <法>être on ne peut plus<être tout content,n'est-ce pas>

  • 近义词:

    不可开交、淋漓尽致

不亦乐乎的出处

折叠展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春秋战国·孔子·《论语·学而》

不亦乐乎的典故

折叠展开

《论语》中记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的精髓与君子的品质。它强调了,时常回顾与温习所学的内容,能使人内心充满喜悦,这正是学习的魅力所在。而当有共同志向和兴趣的朋友从远方而来,更是为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温馨。更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面临他人的误解或忽视,我们也不应心怀怨恨,这正是君子所应持有的风范与气度。 成语“不亦乐乎”正是出自这段箴言,用以表达事物达到了极致的状态或情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学习的意义、友情的价值以及君子的修养。

不亦乐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yì), 亠部,共6画

(1)(副)〈书〉也(表示同样);也是:反之~然|人云~云。

(2)(Yì)姓。

读音(lè,yuè,lào), 丿部,共5画
lèyuèlào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读音(hū), 丿部,共5画

(1)(助词)〈书〉表示疑问;跟“吗”相同:王侯将相宁有种~?

(2)(助词)〈书〉表示选择的疑问;跟“呢”相同:然~?否~?

(3)(助词)〈书〉表示揣度;跟“吧”相同:成败兴亡之机;其在斯~?

(4)(助词)动词后缀;作用跟“于”相同:在~|无须~|出~意料|合~规律|超~寻常。

(5)(助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巍巍~|郁郁~|迥~不同|确~重要。

(6)(叹)〈书〉跟“啊”相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