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 shān yǎng zhī

高山仰之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gāo shān yǎng zhī 怎么读

注音 ㄍㄠ ㄕㄢ 一ㄤˇ ㄓ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高山仰之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 出处:

    《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 语法:

    高山仰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英语:

    look up to a worthy man,as one looks up to a mountain

  • 近义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之的出处

折叠展开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

-----春秋·管仲·《管子·九守》

高山仰之的典故

折叠展开

《小雅·车舝》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佳作,它记录了一位新郎在迎娶新娘时的喜悦与感慨。诗篇中写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辔如琴。觏尔新昏,以慰我心。”这句诗传达了这样的意境:那巍峨的高山令人无法不仰望,而宽阔平坦的大道则让人尽情驰骋。我驾着马车,手中的缰绳宛如琴弦般灵活。今日是与你成婚的大喜之日,我的内心充满了欢喜与满足。 后来,成语“高山仰止”渐渐流传开来,“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或这大学问,“仰”指仰望,“止”是句末语气词。该成语指品德崇高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敬重仰慕。比喻对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也比喻人们仰慕品格高尚的人。也作“高山仰之”。

高山仰之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高山仰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āo), 高部,共10画

(1)(形)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

(2)(形)高度:那棵树有两丈~|书桌长四尺;宽三尺;~二尺五。

(3)(形)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速度|体温~|见解比别人~。

(4)(形)等级在上的:~等|~级。

(5)(形)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

(6)(形)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KMnO4)。

(7)(形)(Gāo)姓。

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读音(yǎng), 亻部,共6画

1.  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

2.  敬慕:久仰。敬仰。

3.  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

5.  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

6.  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