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ān zǎi

千载一遇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qiān zǎi yī yù 怎么读

注音 ㄑ一ㄢ ㄗㄞˇ 一 ㄩˋ

繁体千載一遇

感情 中性成语

千载一遇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机会难得。

  • 出处:

    《东观汉记 耿况传》:“耿况彭宠,俱遭际会,顺时乘风,列为藩辅,忠孝之策,千载一遇也。”

  • 语法:

    千载一遇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机会极其难得。

  • 示例:

    丰子恺《沙坪的酒》:“还有一种兴味,却是千载一遇的。”

  • 英语:

    once in a blue moon

  • 近义词:

    千载一逢、千载一合

  • 反义词:

    司空见惯

千载一遇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夫特达而相知者,千载之一遇也;招贤而处友者,众士之常路也。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

千载一遇的典故

折叠展开

千年才有的一次机会,当然相当难得。若探究来源,在比较早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用法。《战国策・楚策四》中就有“百代之一时”一语。故事是说:战国时,楚考烈王曾赐给丞相春申君淮北一带的封地,春申君觉得封地太偏远,过于接近齐国,而楚又与齐、魏不睦,因此建议楚王将这里建郡,并自请将封地改为江东地区。但这件事拖了很久都没有定案,春申君的一个部下便向他进谏说:“我们应该要居安思危,现在楚王的年事已高,封地的事一定要赶快解决,而您的封地最好远离楚国国都。您看春秋时秦孝公曾封公孙鞅,但孝公一死,他的继任者就把公孙鞅杀了。还有秦惠王也曾赐封冉子,惠王一死,接任的君王就把他的封地收回。公孙鞅是功臣,冉子是皇亲国戚,都还遭到这样的命运,原因就是封地离京师太近,过于招摇。像古代太公望与邵公奭,就因为封在远地而得以保全。今天燕国不断攻打赵国,弄得赵国怨声四起,您不如向北出兵救赵,平定燕国,然后就请以燕国为封地,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啊!”形容机会十分难得,稍纵即逝。

千载一遇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qiān), 丿部,共3画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读音(zǎi,zài), 车部,共10画
zǎizài

1. 年;岁:千载难逢。三年两载。

2. 记录;刊登;描绘:记载。连载。转载。

1. 装,用交通工具装:载客。载货。载重。载体。装载。满载而归。

2. 充满:怨声载道。

3. 乃,于是(古文里常用来表示同时做两个动作):载歌载舞。

4. 姓。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yù), 辶部,共12画

(1)(动)相逢;遭遇:相~|~雨|~险。

(2)(动)对待;款待:待~|优~。

(3)(名)机会:机~|际~。

(4)(Y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