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怎么读
注音: ㄈㄣˋ ㄅㄨˋ ㄍㄨˋ ㄕㄣ
繁体:奮不顧身
感情 中性成语
奋不顾身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语法:
奋不顾身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英语:
dash ahead regardless of one's safety
日语:
生命の危険(きけん)をも顧みず奮(ふる)って突進(とっしん)する
俄语:
самоотвéрженно
其他:
<德>die eigene Sicherheit auβer acht lassen
<法>se lancer à corps perdu 近义词:
舍生忘死、万死不辞、不屈不挠、一往直前、勇往直前、赴汤蹈火、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出生入死、义无返顾、临危不惧
反义词:
畏缩不前、贪生怕死、畏葸不前、坐视不救、视为畏途
奋不顾身的出处
折叠展开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奋不顾身的典故
折叠展开
西汉时期,李陵奉汉武帝之命率兵抗击匈奴,由于寡不敌众,被迫投降匈奴。朝中大臣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肯定会奋不顾身为国解难,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会投降的,司马迁受到酷刑,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
奋不顾身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奋不顾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