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ā zhī xián

瓜李之嫌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guā lǐ zhī xián 怎么读

注音 ㄍㄨㄚ ㄌ一ˇ ㄓ ㄒ一ㄢ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瓜李之嫌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瓜李:瓜田李下。比喻处在嫌疑的地位。

  • 出处: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 语法:

    瓜李之嫌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处于嫌疑的境地。

  • 示例:

    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今日父母哥嫂亦不能相谅,何况他人。(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 英语:

    the suspicion of being in the melon field and under the plum tree

  • 近义词:

    瓜田李下、瓜田之嫌

瓜李之嫌的出处

折叠展开

瓜李之嫌,何以户晓?

-----五代·刘昫·《旧唐书·柳公权传》

瓜李之嫌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此处所列为“瓜田李下”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瓜田李下”是一句很常见的成语,经常是以“瓜田李下之嫌”的型态出现,可见这句成语和“嫌疑”很有关系。在《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中收录了一首〈君子行〉,这首诗就是在告诉世人君子当有的举止行为,所以开头几句就说了:“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就是说:君子为人要光明磊落,因此要尽量避开一些会引起别人猜疑的举止。这种举止就像走经瓜田,如果弯腰去整理鞋子,就难免会让人怀疑:是否在借此来掩饰偷摘瓜果的行为呢?同样的,走到李子树下,如果举手来整理头上的帽子,难免会让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采树上李子呢?如果我们走经瓜田不纳履,来到李树下,不正冠,自然就不会引人猜疑了。后来就从这首诗演绎出“瓜田李下”这句成语,成为“惹人嫌疑”的代称。

瓜李之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uā), 瓜部,共5画
[ guā ]

1.蔓生植物,属葫芦科,果实可食:西瓜。冬瓜。瓜蒂。瓜分(像切瓜一样分割,如“瓜瓜天下”)。瓜葛。瓜代。瓜李(指嫌疑的境地)。瓜子儿。

读音(lǐ), 木部,共7画

(1)(名)(~子)小乔木;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水果。

(2)(名)(~子)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Lǐ)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ián), 女部,共13画

(1)(动)嫌疑:~疑犯。

(2)(动)嫌怨:讨~。

(3)(动)厌恶;不满意: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