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i tíng zhī

雷霆之怒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léi tíng zhī nù 怎么读

注音 ㄌㄟˊ ㄊ一ㄥˊ ㄓ ㄌㄨˋ

繁体靁霆之怒

感情 中性成语

雷霆之怒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 语法:

    雷霆之怒作宾语;指大怒。

  • 示例:

    主公暂息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兄弟也。(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九回)

  • 英语:

    big anger

  • 近义词:

    大发雷霆

雷霆之怒的出处

折叠展开

今不忍小愤,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雷霆之怒的典故

折叠展开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当时,曹魏的执政者是魏明帝曹睿。曹睿是个荒淫无度又无能的人,曹氏政权已失去了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时的气势。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见此情形,便暗地里与孙权结成同盟,孙权封他为燕王。但是,由于辽东和建业离得非常远,公孙渊担心一旦被魏国攻打,远水救不了近渴,和孙吴结盟并非是好的办法,于是又背弃盟约,杀了吴国的使臣。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暴跳如雷,打算立即派大军渡海远征,讨伐公孙渊。名将陆逊见此情形,上书劝阻。陆逊指出:公孙渊凭借着险要的地势,背弃盟约,杀我使臣,确实令人气愤。但现在天下风云变幻,群雄争斗,如果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恐难实现夺取天下的愿望。我听说,要干大事业,想统一天下的人是不会因小失大的。孙权觉得陆逊的意见十分正确,就取消了讨伐公孙渊的计划。

雷霆之怒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雷霆之怒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éi), 雨部,共13画

1.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2.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雷。鱼雷。布雷。扫雷。雷管。

3.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雷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4.  姓。

读音(tíng), 雨部,共14画

(名)暴雷、霹雳。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nù), 心部,共9画

(1)(形)生气;愤怒

(2)(形)形容气势很盛:~放|~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