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 sān

朝三暮四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zhāo sān mù sì 怎么读

注音 ㄓㄠ ㄙㄢ ㄇㄨˋ ㄙˋ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朝三暮四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 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 语法:

    朝三暮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 示例:

    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鲁迅《坟 灯下漫笔》)

  • 英语:

    change one's mind frequently

  • 日语:

    朝三暮四(ちょうさんぼし)

  • 俄语:

    утром петь об одном,а вечером о другом<переменчивый>

  • 其他:

    <德>heute so,morgen so<法>inconstant

  • 近义词:

    朝秦暮楚、反复无常、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言之无信、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暮四朝三、三心两意、三心二意、朝令夕改、三翻四覆

  • 反义词: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始终不渝、自始至终、海枯石烂、全心全意、一往情深、矢志不渝、海誓山盟

朝三暮四的出处

折叠展开

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

朝三暮四的典故

折叠展开

宋国有一个人喜欢养猴子,大家都称他为狙公。狙公懂得猴子的心理,猴子也能听懂他的话语。狙公经常缩减家里人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但没过多久,家里贫穷了,所以他决定要减少猴子的粮食。不过,他担心猴子们不满意,就先和猴子们商议:“我每天早晨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再给四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他们的粮食要减少,都龇牙咧嘴地站立起来,非常生气。狙公看见这情形,立刻又说道:“那么,我每天早晨给你们四颗栗子,晚上再给三颗,够吃了吗?”猴子们听说栗子早上已经从三颗变成了四颗,以为是增加了,便高兴地欢呼起来。

朝三暮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āo,cháo), 龺部,共12画
zhāocháo

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朝。明朝。

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mù), 日部,共14画

(1)(名)傍晚:~色|朝三~四。

(2)(形)(时间)将尽;晚:~春|~年。

读音(sì), 口部,共5画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