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鞭辟入里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biān pì rù lǐ 怎么读

注音 ㄅ一ㄢ ㄆ一ˋ ㄖㄨˋ ㄌ一ˇ

繁体鞭辟入裏

感情 中性成语

鞭辟入里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出处:

    盛宣怀《上张香帅书》:“侄忝承付托,责无旁贷,必当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办大厂,为天下创。”

  • 语法:

    鞭辟入里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 示例:

    鲁迅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的殖民文化,进行了气魄雄伟、鞭辟入里的总结性的批判。

  • 英语:

    trenchant

  • 日语:

    (文章が)透徹(とうてつ)した理論で問題の急所をついている。"蔾辟近里"ともいう

  • 近义词:

    鞭辟近里、入木三分

  • 反义词:

    无的放矢、走马观花、隔靴搔痒

鞭辟入里的出处

折叠展开

学要鞭辟近里,“鞭辟”如何?

-----宋·黎靖德等·《朱子语类》

鞭辟入里的典故

折叠展开

这个成语源自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其弟程颐的《师训》。书中强调,“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做学问的关键在于能够深入剖析,探求事物的最深层的本质和道理,并且这种学习要能够使自己有所收获和成长。 成语“鞭辟近里”中的“鞭”字,原意是鞭策、激励,这里用来比喻深入探究的动力和决心;“辟”字则指透彻、剖析,强调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入”字意味着进入,即深入到事物的内部;“里”字原指衣服的内层,但在这里引申为事物的内部或深层。

鞭辟入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iān), 革部,共18画

(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

(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

(3)(名)成串的爆竹:~炮。

(4)(动)鞭打:~马。

读音(bì,pī,pì), 辛部,共13画
bìpìpī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读音(rù), 入部,共2画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鞭辟入里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