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g ér yuǎn zhī

敬而远之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怎么读

注音 ㄐ一ㄥˋ ㄦˊ ㄩㄢˇ ㄓ

繁体敬而遠之

感情 中性成语

敬而远之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对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语法:

    敬而远之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 英语:

    keep at a respectful distance

  • 日语:

    敬遠(けいえん)

  • 俄语:

    уважать,но держаться на расстоянии

  • 其他:

    <德>sich von jm distanzieren<法>respecter mais s'en tenir à l'écart

  • 近义词:

    敬若神明、若即若离、凛然难犯、拒人千里

  • 反义词: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形影相随

敬而远之的出处

折叠展开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敬而远之的典故

折叠展开

秦朝末期,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一种涵意极广的道德规范——仁。孔子认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其实行的方法是“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他怎样才算智。孔子说:“致力于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算仁,孔子说:“先作艰苦努力,然后得到结果,便可以说是仁了。

敬而远之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敬而远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ng), 攵部,共12画

(1)(动)尊敬:~重|~爱|~仰|致~|肃然起~。

(2)(动)恭敬:~请指教|~谢不敏。

(3)(动)有礼貌地送上(饮食或物品):~烟|~酒|~茶|~你一杯。

(4)(动)(Jìnɡ)姓。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yuǎn), 辶部,共7画
yuǎnyuàn

1.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2.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3. 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

4. 深奥:言近旨远。

5. 姓。

1. 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