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ǐ qiān

跬步千里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kuǐ bù qiān lǐ 怎么读

注音 ㄎㄨㄟˇ ㄅㄨˋ ㄑ一ㄢ ㄌ一ˇ

繁体跬步千裏

感情 中性成语

跬步千里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 出处: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语法:

    跬步千里作宾语、定语;指积少成多。

  • 英语:

    A short step is the beginning of a thousand li.

跬步千里的出处

折叠展开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跬步千里的典故

折叠展开

《劝学》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一篇论说文,收录于其哲学著作《荀子》之中。荀子在文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他写道:“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只有不断地积累每一小步,才能抵达千里之外的目的地;只有汇聚起细小的流水,才能形成浩渺的江海。 同样,荀子还以马为例,说明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即使是千里马,一次跳跃也到不了十步远;然而,普通的马只要坚持不懈地行走十天,也能达到相当的距离。这告诉我们,即便能力有限,只要持续努力,不放弃,最终也能实现目标。 从这两句话中,我们提炼出了“驽马十驾”和“跬步千里”这两个成语,它们共同传达了一个核心思想:无论能力大小,只要保持积累和坚持,都能取得卓越的成就。

跬步千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kuǐ), 足部,共13画

(名)〈书〉一举足的距离;半步:~步。

读音(bù), 止部,共7画

(1)(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跑~|寸~难移|走了一~棋。

(2)(名)阶段:事情一~比一~顺利。

(3)(名)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

(4)(量)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5)(动)用脚走:~入会场|亦~亦趋。

(6)(动)〈书〉踩;踏:~人后尘。

(7)(动)〈方〉用脚步等量地:~一~这块地够不够三亩。

(8)姓。

读音(qiān), 丿部,共3画

(1)(数)数目;十个百。

(2)(形)比喻很多:~方百计。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