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bài dùn

成败利钝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chéng bài lì dùn 怎么读

注音 ㄔㄥˊ ㄅㄞˋ ㄌ一ˋ ㄉㄨㄣˋ

繁体成敗利鈍

感情 中性成语

成败利钝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语法:

    成败利钝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向做事的人说明利害关系。

  • 示例:

    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 英语:

    successes and failures

  • 日语:

    成功か失敗か,好運(こううん)か不運(ふうん)

  • 近义词:

    成败得失

成败利钝的出处

折叠展开

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成败利钝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恢复汉室的江山,多次北伐中原,但初次出征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在面临各种困难和阻碍的情况下,诸葛亮并未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后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准备第二次北伐中原前向后主刘禅献上的一份奏疏。在这份奏疏中,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北伐的决心和忠诚,同时也阐述了自己对于战争胜负、国家兴衰的深刻认识。他写道:“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北伐的坚定信念和对结果的豁达态度。后来,成语“成败利钝”广为流传,用来形容成功、失败、顺利、挫折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也作“成败得失 ”。

成败利钝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成败利钝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éng), 戈部,共6画
[ chéng ]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bài), 贝部,共8画

(1)(动)输;失利:失~|~局。

(2)(动)打败;使失败:击~|大~敌军。

(3)(动)失败;不成功:~诉|~笔。

(4)(动)毁坏;搞坏:~坏|伤风~俗。

(5)(动)解除;消除:~毒|~火。

(6)(动)破旧;腐烂;凋谢:腐~|开不~的花朵。

读音(lì), 禾部,共7画

(1)(形)锋利;锐利。

(2)(形)顺利;便利:不~|成败~纯。

(3)(名)利益:有~有弊。

(4)(名)利润或利息:暴~|本~两清。

(5)(动)使有利:毫不~己;专门~人。

(6)(Lì)姓。

读音(dùn), 钅部,共9画

(1)(形)不锋利:~刀。

(2)(形)笨拙;不灵活: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