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泰山
- 结构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ān yú tài shān 怎么读
注音: ㄢ ㄩˊ ㄊㄞˋ ㄕㄢ
繁体:安於泰山
感情 中性成语
安于泰山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如泰山一样安然不动。 形容安然稳固。“泰”文献异文作“太”。
安于泰山的出处
折叠展开
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安于泰山的典故
折叠展开
汉景帝时期,淮阴人枚乘担任吴王刘濞的郎中。刘濞因不满汉景帝刘启,暗中与楚王、赵王等策划反叛。枚乘认为此举不妥,便上书劝谏,其中写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这句话意味着:听从忠臣的忠告,可以避免一切灾难。如果一意孤行,将会非常危险,就像在不稳定的堆卵上行走,几乎不可能成功;而改变计划,却易如反掌,稳固如泰山。 由此,成语“安于泰山”应运而生,形容事物非常稳固,坚不可摧。这个成语也有“安如泰山”、“安若泰山”等变体,都强调了稳固和安全的程度。
安于泰山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安于泰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