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耳之学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怎么读
注音: ㄎㄡˇ ㄦˇ ㄓ ㄒㄩㄝˊ
繁体:口耳之壆
感情 中性成语
口耳之学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语法:
口耳之学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示例:
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英语:
knowledge from hearsay
口耳之学的出处
折叠展开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口耳之学的典故
折叠展开
《劝学》是荀况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一篇文章。荀况认为,人的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教育与环境影响而取得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锲而不舍”,“用心一也”,不可以死读书,也不可以浅尝辄止,杂而不专。 荀况写道:君子对于学习,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表现在一举一动上,所以他即使是极细微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小人对于学习,听在耳里,说在嘴上。嘴和耳之间的距离不过四寸,听在耳里说在嘴上怎么能利于自己品德的提高呢?那些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学习,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小人学习,则是为了四处卖弄,讨人喜欢。因此,别人没有问就去告诉人家叫做急躁,问一个问题却要告诉别人两个问题就是啰嗦。所以,君子回答问题也要适度。
口耳之学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口耳之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