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ǒu ěr zhī xué

口耳之学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kǒu ěr zhī xué 怎么读

注音 ㄎㄡˇ ㄦˇ ㄓ ㄒㄩㄝˊ

繁体口耳之壆

感情 中性成语

口耳之学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出处: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 语法:

    口耳之学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指道听途说的肤浅之学。

  • 示例:

    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

  • 英语:

    knowledge from hearsay

口耳之学的出处

折叠展开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口耳之学的典故

折叠展开

《劝学》是荀况表明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一篇文章。荀况认为,人的知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教育与环境影响而取得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锲而不舍”,“用心一也”,不可以死读书,也不可以浅尝辄止,杂而不专。 荀况写道:君子对于学习,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表现在一举一动上,所以他即使是极细微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小人对于学习,听在耳里,说在嘴上。嘴和耳之间的距离不过四寸,听在耳里说在嘴上怎么能利于自己品德的提高呢?那些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学习,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小人学习,则是为了四处卖弄,讨人喜欢。因此,别人没有问就去告诉人家叫做急躁,问一个问题却要告诉别人两个问题就是啰嗦。所以,君子回答问题也要适度。

口耳之学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口耳之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xué), 子部,共8画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