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 guò shí

言过其实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án guò qí shí 怎么读

注音 一ㄢˊ ㄍㄨㄛˋ ㄑ一ˊ ㄕˊ

繁体言過其實

感情 贬义成语

言过其实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语法:

    言过其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1章:“他被梁大老汉言过其实的话吓唬住了。”

  • 英语:

    overshoot the truth

  • 日语:

    話(はなし)が実際(じっさい)よりも大(おお)げさである

  • 俄语:

    говорить с преувеличениями<сильно преувеличивать>

  • 其他:

    <德>seine Worte übersteigern seine Fǎhigkeit<法>exagérer

  • 近义词:

    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夸大其词

  • 反义词: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言过其实的出处

折叠展开

生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言过其实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三国时,蜀国的参军马谡,从小熟读兵书,遇事很有见地,深得诸葛亮的器重。可是,先帝刘备死对他另有看法。他在白帝城临死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论夸张而超过了实际才能,千万不要重用他。”诸葛亮听了,却不以为然。有时候,他跟马谡说起用兵打仗的事,从白天一直能聊到黑夜。公元二二八年,诸葛亮亲自带兵去攻打祁山,派马谡做主将带领两万多人马去守要塞街亭。万万没有料到,马谡竟专断独行,不听副将王平劝告,将军队驻扎在不利于作战的山顶上,结果被司马懿的魏兵团团围住,遭到惨败。街亭一丢,诸葛亮只好罢兵撤回汉中。为严肃军纪,诸葛亮挥泪斩了马谡,并自责道:我不及先帝(刘备)知人之明。

言过其实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言过其实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án), 言部,共7画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guò,guo,guō), 辶部,共6画
guòguoguō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1. 姓。

读音(qí), 八部,共8画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

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读音(shí), 宀部,共8画

(1)(动)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心儿的铁球。

(2)(形)真实;实在:~话~说。

(3)(名)实际;事实:传闻失~。

(4)(名)果实;种子:开花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