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褒义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怎么读
注音: ㄐ一ㄥ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
繁体:精忠報國
感情 褒义成语
精忠报国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出处:
《北史 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语法:
精忠报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示例:
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英语:
serve one's country with unreserved loyalty
近义词:
尽忠报国
反义词:
卖国求荣
精忠报国的出处
折叠展开
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
-----唐·令狐棻等·《周书·颜之仪传》
精忠报国的典故
折叠展开
南北朝时期,周宣帝驾崩后,年幼的周静帝继位,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大臣刘昉和郑泽欲推举战功显赫的杨坚为丞相,他们伪造了周宣帝的遗诏,将其送到负责签署诏书的大臣颜之仪面前,希望颜之仪能签署发放。颜之仪义愤填膺,痛斥刘昉:“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意思是:你们深受先帝恩惠,应竭尽忠诚报效国家,为何偏要将皇室大权交给他人!我颜之仪宁死也不愿背叛先帝!刘昉见颜之仪坚决不屈,只得自行签署了遗诏。杨坚掌权后,颜之仪被贬谪至西疆任郡守。成语“尽忠报国”便源于此,指竭尽忠诚,报效国家。后来多被称作“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精忠报国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