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èn xiāng jiàn wǎn

恨相见晚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hèn xiāng jiàn wǎn 怎么读

注音 ㄏㄣˋ ㄒ一ㄤ ㄐ一ㄢˋ ㄨㄢˇ

繁体恨相見晚

感情 中性成语

恨相见晚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恨相知晚”。

  • 出处: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 语法:

    恨相见晚作谓语;形容新结交而感情深厚。

  • 英语:

    regret not having met earlier

  • 近义词:

    恨相知晚、相得恨晚

恨相见晚的出处

折叠展开

与痴儿说梦,终日闷闷,使人欲索枕僵卧。明者了了,不逾顷刻能解人数百年中事,恨相见晚矣。

-----宋·文天祥·《与山人黎端吉序》

恨相见晚的典故

折叠展开

汉武帝时期,才华横溢的主父偃因长期未获赏识,遂转向卫青将军寻求机会。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主父偃,但因种种原因,汉武帝起初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主父偃身无分文,社会地位低微,诸侯宾客对他多有轻视。然而,主父偃并未气馁,他毅然决定直接向朝廷上书,阐述自己的见解。 奏疏送达后,出乎意料的是,当天傍晚,汉武帝便召见了主父偃。在主父偃的上书中,他详细讨论了九项议题,其中八项涉及律令改革,一项关于讨伐匈奴的战略。同时,徐乐、严安等人也各自上书,提出自己的政见。 汉武帝将三人一同召见,并感慨道:“你们以前都在哪里呀,为何我今日才得见你们?”这句话后来演化为了成语“相见恨晚”,用以形容两人或多人之间因志同道合而深感相见之晚的遗憾。 随后,主父偃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多次上书谈论政事,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和信任。汉武帝多次提拔他,最终封他为平津侯,成为朝廷的重要谋臣。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主父偃的才华和毅力,也体现了“相见恨晚”这一成语的深刻含义。

恨相见晚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恨相见晚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èn), 忄部,共9画

(1)(动)仇视;怨恨:~入骨髓|~之入骨。

(2)(动)悔恨;不称心:~事|遗~。

读音(xiāng,xiàng), 木部,共9画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3. 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4. 姓。

1. 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2. 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 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8.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9. 姓。

读音(jiàn,xiàn), 见部,共4画
jiànxiàn

1.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 会晤:会见。接见。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读音(wǎn), 日部,共11画

(1)(名)晚上:夜~。

(2)(副)时间靠后的:~餐|~场。

(3)(副)比规定的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冬|~婚。

(4)(副)后来的:~霜。

(5)(名)旧时后辈对前辈自称(用于书信):~辈。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