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lái wǎng

泰来否往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tài lái pǐ wǎng 怎么读

注音 ㄊㄞˋ ㄌㄞˊ ㄆ一ˇ ㄨㄤˇ

繁体泰來否往

感情 中性成语

泰来否往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 出处:

    《周易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 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 语法:

    泰来否往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示例:

    可正是乐极生悲,今日个泰来否往。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

  • 英语:

    When good fortune reaches the limit, misfortune is at hand.

  • 近义词:

    泰来否极、否极泰来

泰来否往的出处

折叠展开

可正是乐极悲生,今日个泰来否往。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

泰来否往的典故

折叠展开

“否极泰来”,源自古老智慧的结晶——《易经》,原表述为“否终则泰”,寓意深远。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否卦〉与〈泰卦〉如同阴阳两面,映照出世间万物兴衰更替的哲理。〈否卦〉之下坤上乾,阴气下沉而阳气上升,天地不交,万物闭塞,象征逆境与困厄;而〈泰卦〉则相反,下乾上坤,阴阳二气和谐交融,天地相通,万物繁荣,预示着吉祥与顺遂。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否极泰来”的真谛。面对国破家亡的绝境,勾践没有沉沦,而是听从了文种与范蠡的忠言,以周文王被囚羑里而矢志不渝的精神自勉。周文王虽身陷囹圄,却心向光明,潜心易学,终成大器,其人生低谷之后迎来了辉煌的转机。勾践深受启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历经数十载不懈努力,最终击败强敌吴国,实现了复国雪耻的壮举。这一典故告诉我们,人生如潮汐,有起有落,逆境虽苦,却也是成长的磨砺石。只要心怀希望,坚持不懈,勇于面对挑战,终将迎来“否极泰来”的美好时刻。因此,“否极泰来”不仅是对历史故事的概括,更是激励后人在逆境中奋发向前,相信未来终将转危为安、化险为夷的宝贵精神财富。

泰来否往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ài), 水部,共10画
[ tài ]

1. 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2. 佳,美好:泰运。否()极泰来。

3.极:泰西(旧指欧洲)。

4. 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5. 通:天地交泰。

读音(lái), 一部,共7画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  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  姓。

读音(fǒu,pǐ), 口部,共7画
fǒupǐ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1.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读音(wǎng), 彳部,共8画

(1)(动)到……去

(2)(动)去:奔~|~往。

(3)(介)向(某处去);朝:~东|水~低处流。

(4)(形)过去的:~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