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故步自封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gù bù zì fēng 怎么读

注音 ㄍㄨˋ ㄅㄨˋ ㄗˋ ㄈㄥ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故步自封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故:过时的;故步:原来的步伐;老步子;封:限制;自封:把自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指自己停滞在老路上。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或革新。

  • 出处:

    清 梁启超《爱国论》:“妇人缠足十载,解其缚而犹不能行,故步自封,少见多怪。”

  • 语法:

    故步自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 英语:

    stand still and refuse to make progress

  • 日语:

    現状(げんじょう)に安(やす)んじて進取的精神(しんしゅてきせいしん)を欠(か)く

  • 俄语:

    замыкáться в себé

  • 其他:

    <德>starr an überlieferten Vorstellungen festhalten<法>se contenter de sa situation actuelle

  • 近义词:

    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因循沿袭、陈陈相因、停滞不前、作茧自缚、裹足不前、萧规曹随

  • 反义词:

    勇往直前、一往无前、标新立异、勇猛精进、开拓进取

故步自封的出处

折叠展开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

故步自封的典故

折叠展开

成语“故步自封”的典故源远流长,它源于两个独立的历史故事,后被融合为一,用以形容那些固守旧有方式、不思进取的人或态度。 “故步”这一词汇的出处可追溯到《汉书·叙传上》,其中记载了东汉学者班嗣的故事。班嗣家中藏书丰富,常有人前来借阅。他虽也研习儒学,但更偏爱老庄之道,认为老庄学说倡导的自然无为、淡泊名利与儒家所强调的忠孝仁义截然不同。因此,当有人欲借阅老庄之书时,班嗣会劝诫他们,既然已选择儒家,便无需再涉足老庄,以免重蹈《庄子》中燕国人学赵人步法的覆辙,最终不仅未得赵人之雅步,连自己原本的走路方式也忘记了,只得爬行而归。 而“自封”的典故则出自晋代庾阐的《断酒戒》。在这篇文章中,庾阐阐述了自己戒酒的原因,但喜爱饮酒的朋友却反驳道:“酒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连古代的圣贤也不例外,他们也未因此丧失本性。你却把酒器打破,自我设限,岂不是只忌口而不忌心?”这里的“自封”即指自我设限,自我封闭。 后来,这两个典故中的“故步”和“自封”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故步自封”,用以描述那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设限的心态。这个成语也常被写作“固步自封”,表达的意思相同,都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守旧,要勇于创新和改变。

故步自封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ù), 攵部,共9画

(1)(名)事故:变~。

(2)(名)缘故;原因:无~缺勤|不知何~。

(3)故意;有意:~作镇静|明知~犯。

(4)(连)所以;因此:今日大雨倾盆;~未如期起程。

(5)(形)原来的;从前的;旧的:~址|~乡|黄河~道|依然~我。

(6)(名)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7)(人)死亡;已经死亡的(人):病~|染病身~|父母早~|~友。

读音(bù), 止部,共7画

(1)(名)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跑~|寸~难移|走了一~棋。

(2)(名)阶段:事情一~比一~顺利。

(3)(名)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

(4)(量)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5)(动)用脚走:~入会场|亦~亦趋。

(6)(动)〈书〉踩;踏:~人后尘。

(7)(动)〈方〉用脚步等量地:~一~这块地够不够三亩。

(8)姓。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fēng), 寸部,共9画

(1)(动)封闭;封起来

(2)(动)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王|分~诸侯。

(3)(~儿)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封套的东西:信~。

故步自封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