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 ān guó tài

民安国泰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mín ān guó tài 怎么读

注音 ㄇ一ㄣˊ ㄢ ㄍㄨㄛˊ ㄊㄞˋ

繁体民安國泰

感情 褒义成语

民安国泰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语法:

    民安国泰作谓语、宾语;同“国泰民安”。

  • 示例:

    百姓每家家庆,庆道是民安国泰,法正官清。元·宫大用《垂钓七里滩》第三折

  • 英语:

    The people live in peace and the country is prosperous.

  • 近义词:

    国泰民安

  • 反义词:

    兵荒马乱

民安国泰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民安国泰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春秋时期,齐桓公独具慧眼,选用了管仲为相,共同谋划国家的治理。在齐桓公的全力支持下,管仲展开了一系列的革新举措。他首先推行了“相地而衰征”的土地税制,这一制度根据土地的质量和产出量来合理设定赋税的额度,此举公平且合理,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使齐国的经济实力得以显著增强。 此外,管仲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他强调要尊崇周天子,以此维护中原地区的正统地位,并坚决抵御周边戎狄等外族的侵扰,确保了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他还实行了“官山海”政策,将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和销售置于国家的掌控之下,这不仅保障了国家的物资供应,也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管仲的精心辅佐下,齐桓公成功地使齐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也成为了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这一时期,齐国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且安宁,社会和谐稳定,被后人誉为“桓公之治”。 成语“国泰民安”便是由此而来,也有“民安国泰”、“国泰民康”等说法,用以形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景象。

民安国泰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民安国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 乛部,共5画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ān), 宀部,共6画

(1)(形)安定:心神不~。

(2)(动)使安定(多指心情):~民。

(3)(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之若泰。

(4)(形)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

(5)(动)使有合适的位置:~插|~顿。

(6)(动)安装;设立:~电灯。

(7)(动)加上:~罪名。

(8)(动)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的什么心?

(9)姓。

(10)〈书〉疑问代词。问处所或表示反问:而今~在|~能若无其事?

(11)(量)安培的简称。

读音(guó), 囗部,共8画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tài), 水部,共10画
[ tài ]

1. 平安,安定:泰适(幽闲安适)。泰安。泰然处之。

2. 佳,美好:泰运。否()极泰来。

3.极:泰西(旧指欧洲)。

4. 骄纵,傲慢:泰侈(骄纵奢侈)。骄泰。

5. 通:天地交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