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 jìn

鞭辟近里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biān pì jìn lǐ 怎么读

注音 ㄅ一ㄢ ㄅ一ˋ ㄐ一ㄣˋ ㄌ一ˇ

繁体鞭辟近裏

感情 中性成语

鞭辟近里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出处:

    宋 程颢《师训》:“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 语法:

    鞭辟近里连动式;作谓语、补语;形容分析透彻。

  • 示例:

    鞭辟近里一言,实吾人顶门针、对症药。(清 李颙《答顾宁人书》)

  • 英语:

    cut to the quick

  • 近义词:

    鞭辟入里、切中要害

鞭辟近里的出处

折叠展开

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

-----宋·程颢·《师训》

鞭辟近里的典故

折叠展开

该成语出自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其弟程颐创作的《师训》,书中记载:“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意思是:做学问只要能深入剖析,探求最深层的道理,能使自己有所收获就行了。后来,成语“鞭辟近里”便流传开来,“鞭”指鞭策,激励;“辟”指透彻,剖析;“入”指进入;“里”指衣服里层,引申指内部。该成语指深入剖析,进入里层。形容文章、言论深刻、透彻,深入精微,切中要害。也作“鞭辟入里”。

鞭辟近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iān), 革部,共18画

(1)(名)鞭子;赶牲口的用具:皮~。

(2)(名)古代的一种兵器;用铁做成;有节:钢~|竹节~。

(3)(名)成串的爆竹:~炮。

(4)(动)鞭打:~马。

读音(bì,pī,pì), 辛部,共13画
bìpìpī

1.君主:复~。

2.姓。

3.排除:~邪。

4.同“避”。

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举(征召和荐举)。

1.透彻:精~。透~。

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谣。~邪说。

3.法律;法:大~(古代指死刑)。

[辟头](pī tóu)同“劈头”。

读音(jìn), 辶部,共7画

(1)(形)空间或时间距离短(跟‘远’相对):~郊|~日|~百年史|靠~|附~|歌声由远而~|现在离国庆节很~了。

(2)(形)接近:~似|不~人情|平易~人|年~三十|两人年龄相~。

(3)(形)亲密;关系密切:亲~|~亲。

读音(lǐ), 里部,共7画
[ lǐ ]

1.(~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儿。衣服~儿。这面是~儿,那面是面儿。

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屋。~圈。往~走。

3.街坊:邻~。~弄。

4.家乡:故~。乡~。

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6.姓。

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

鞭辟近里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