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ìng ér zǒu

无胫而走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wú jìng ér zǒu 怎么读

注音 ㄨˊ ㄐ一ㄥˋ ㄦˊ ㄗㄡˇ

繁体無脛而走

感情 中性成语

无胫而走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无胫而行”。

  • 出处:

    唐·白居易《元公墓志铭》:“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于珠玉。”

  • 语法:

    无胫而走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英语:

    go/make the rounds

  • 其他:

    <拉>virum volitare per ora

  • 近义词:

    无胫而行

无胫而走的出处

折叠展开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

无胫而走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平公在黄河边游玩,他一边看着美景一边感慨:“我该如何才能和有才能的人一起欣赏这样的美景呢?”这时,划船的船夫盍胥听到后,抓住机会跪下回答说:“陛下,您并没有真心想要与贤能之士在一起,所以他们没有出现在您的身边。您看,河里的珍珠、山上的宝石,它们虽然没有脚,但因为您喜欢,所以它们能够出现在您面前。而那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虽然有脚可以走动,但却没有出现在您的视线里,这都是因为您并没有真正去欣赏和重用他们,所以他们没有被您吸引过来。” 晋平公听了很惊讶,说:“我手下有很多门客,怎么会不喜欢贤才呢?”盍胥解释说:“大鹏鸟能飞千里远,关键在于它的翅膀有力量,而不是因为它身上的细毛多。您的门客虽然多,但您真正重用和欣赏的贤才却不多。” 后来,盍胥说的“无足而至”这个词,演变成了“不胫而走”、“无胫而走”、“无胫而行”和“无胫而至”这些成语。这些成语的意思都是形容某个消息或事物,不需要大力宣传或推广,就能很快地传播开去。

无胫而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ìng), 月部,共9画

(名)小腿;指从膝盖到脚跟的一段:~骨。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zǒu), 走部,共7画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