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ùn léi yǎn ěr

迅雷不及掩耳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怎么读

注音 ㄒㄨㄣˋ ㄌㄟˊ ㄅㄨˋ ㄐ一ˊ 一ㄢˇ ㄦˇ

繁体迅靁不及掩耳

感情 中性成语

迅雷不及掩耳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出处:

    《晋书 石勒载记上》:“出其不意,直冲末抷帐,敌必震惶,计不及设,所谓迅雷不及掩耳。”

  • 语法:

    迅雷不及掩耳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 示例:

    因此我给他个迅雷不及掩耳的突然袭击,一口把他吃掉,是完全有可能的。(曲波《林海雪原》二九)

  • 英语:

    as sudden as lightning

  • 俄语:

    гром среди ясного неба<внезапный>

  • 其他:

    <德>schnell wie der Blitz

  • 近义词:

    出其不意

  • 反义词:

    蜗行牛步

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

折叠展开

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商末周初·姜子牙·《六韬·龙韬·军势》

迅雷不及掩耳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此典出自《六韬·龙韬·军势》:“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暝目。又见《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一次,曹操在潼关附近同韩遂、马超交战。曹操假装答应韩遂、马超的要求——割地议和,但随后却用奇兵把对方打败。战争胜利以后,将领们称赞曹操的智谋,并请求他讲讲取胜的原因。曹操于是告诉将领们:“我答应韩、马的要求,割地讲和,其目的是想麻痹他们,让他们毫不防备;而我则暗中积蓄力量,乘机出击。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迅雷不及掩耳的战法。用兵贵在变化,不能只按死规矩办事。”将领们听了曹操的一席话,都很敬佩,觉得曹操讲得非常有道理。

迅雷不及掩耳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迅雷不及掩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ùn), 辶部,共6画

(形)迅速:~捷|~猛。

读音(léi), 雨部,共13画

1.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雷电。雷鸣。雷动。雷雨。雷霆。雷厉风行。

2.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雷。鱼雷。布雷。扫雷。雷管。

3.  〔雷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雷雷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4.  姓。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jí), 丿部,共3画

1.  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  达到:及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  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

读音(yǎn), 扌部,共11画

(1)(动)遮盖;掩蔽:~口而笑|~人耳目|~着怀(上衣遮盖着胸膛而不扣钮扣)。

(2)(动)关;合:~卷|虚~着房门。

(3)(动)〈方〉关门或合上箱盖等物时被夹住:手被门~了一下。

(4)(动)〈书〉乘人不备(袭击、捕捉):~杀|~捕。

读音(ěr), 耳部,共6画

(1)(名)人和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朵。

(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

(3)(形)位置在两旁的:~房。

(4)文言助词;罢了:技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