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

趑趄不前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zī jū bù qián 怎么读

注音 ㄗ ㄐㄨ ㄅㄨˋ ㄑ一ㄢˊ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趑趄不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

  • 出处:

    《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 语法:

    趑趄不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清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七回)

  • 英语:

    hang back

  • 近义词:

    瞻前顾后、举棋不定、首鼠两端

  • 反义词:

    勇往直前、一往无前

趑趄不前的出处

折叠展开

臀无肤,其行次且(趑趄)。

-----·佚名·《周易·夬》

趑趄不前的典故

折叠展开

唐代杰出文学家有位好朋友叫李愿。他由于不满当时的权贵,长期隐居在太行山南面的盘谷。唐德宗贞元十六年 (公元800年),韩愈被免官, 心情抑郁, 牢骚满腹,于是写下了这篇《送李愿归盘谷序》。他通过李愿之口, 将入仕当官与退隐作了对比, 反映了一般官员的困难处境,表达了对当权者的不满。文章说:“一个普通官员, 小心谨慎地侍候着达官贵人, 虽常常奔走在通往权势之家的道路上, 但有时跑到显贵人的面前, 想迈开步子进去却战战兢兢, 想说话又吞吞吐吐, 生怕得罪他们。”

趑趄不前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趑趄不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ī), 走部,共13画

(形)趑趄;形容犹豫不前的样子。

读音(qiè,jū), 走部,共12画
qièjū

1. 〔趔趄〕见“趔”。

2. 倾斜:趄坡。趄着身子。

1. 〔趑趄〕见“趑”。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ián), 丷部,共9画

(1)(名)空间或位置在正面的:~门|村~村后。

(2)(名)往前走:勇往直~|畏缩不~|停滞不~|一往无~。

(3)(名)次序靠近头里的:~排|~三名|~者。

(4)(名)过去的;较早的:~天|从~|~功尽弃|~所未有|~无古人;后无来者。

(5)(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政务院。

(6)(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

(7)(名)未来的(用于展望):~程|~景|往~看;不要往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