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不舞之鹤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bù wǔ zhī hè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ㄨˇ ㄓ ㄏㄜˋ

繁体不舞之鶴

感情 贬义成语

不舞之鹤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舞:舞蹈。不舞蹈的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也用来讥讽人无能。

  •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

  • 语法:

    不舞之鹤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来讥讽人无能。

  • 示例: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折狱》)

  • 英语:

    the crane that does not dance--incapable

  • 近义词:

    无能之辈

  • 反义词:

    栋梁之材

不舞之鹤的出处

折叠展开

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竟以不舞之鹤为羊公辱。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

不舞之鹤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世说新语》中记载:“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一个叫羊祜的人,他饲养了一只羽毛洁白如雪,顶冠丹红的鹤。一次,羊祜向客人夸赞自家的鹤能够起舞。客人非常好奇,希望一睹“鹤舞”的风采,于是羊祜引领客人来到庭园寻找那只鹤。这只鹤生性胆小,见到客人便躲到了树后。两人费尽周折才将它赶了出来,却发现它那洁白的羽毛被树叶和草弄得凌乱不堪,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更糟糕的是,它低垂着头,无论如何逗弄都不肯起舞。客人失望地说:“原来也是一只不舞之鹤啊!” 后来,故事演化出成语“不舞之鹤”,也称“羊鹤不舞”,比喻名不副实的人,或者讥讽人的无能。

不舞之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wǔ), 夕部,共14画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hè), 鸟部,共15画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