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ì sān shè

退徙三舍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tuì xǐ sān shè 怎么读

注音 ㄊㄨㄟˋ ㄒ一ˇ ㄙㄢ ㄕㄜ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退徙三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出处:

    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 语法:

    退徙三舍作谓语、定语;指退让。

  • 近义词:

    退避三舍

退徙三舍的出处

折叠展开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徙三舍的典故

折叠展开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重耳为了继承王位途以诸国回晋。抵达楚国时,受到楚王以国君之礼相待。楚王问重耳:“若你日后当上晋国国君,准备怎样报答我?”重耳说:“美女、珍宝、丝绸,珍禽、羽毛、象牙、兽皮,这些都是楚地所有的。晋国所能献的,也不过是楚国剩下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能献给大王呢?”楚王笑道:“话虽如此,你也总该表示一下吧?”重耳思考半刻,说:“我若能回国当政,愿与贵国友好。倘若晋楚有战,我必命军队退避三舍,假若仍未能得到您的谅解,才与您交战。”四年后,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楚交战,晋文公兑现诺言,令令晋军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误以为晋军畏惧,便一路追击过来,却被晋军击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后人用“退徙三舍”、“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避免冲突。

退徙三舍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退徙三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退

读音(tuì), 辶部,共9画

(1)(动)向后移动

(2)(动)使向后移动:~兵。

(3)(动)退出:~场|~党。

(4)(动)减退;下降:~热|~烧。

(5)(动)退还:~钱|~票。

(6)(动)把已定的事撤销:~婚|~亲。

读音(xǐ), 彳部,共11画

(动)迁移;书面语中也指调动官职:~居|曲突~薪。

读音(sān), 一部,共3画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shě,shè), 人部,共8画
shěshè

1. 放弃,不要了: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2. 施舍:舍粥。舍药。

1. 居住的房子:宿舍。旅舍。校舍。

2. 居住,休息:舍于山麓。

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舍弟。舍侄。舍亲。

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喻对人让步)。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