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zāng

陟罚臧否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zhì fá zāng pǐ 怎么读

注音 ㄓˋ ㄈㄚˊ ㄗㄤ ㄈㄡˇ

繁体陟罰臧否

感情 中性成语

陟罚臧否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赏罚褒贬。

  •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语法:

    陟罚臧否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郡邑守令仰望风采,陟罚臧否,在其一言。章炳麟《革命道德论》

陟罚臧否的出处

折叠展开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陟罚臧否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忠诚为蜀汉王朝鞠躬尽瘁。在刘备病逝后,他肩负起了辅佐年幼的刘禅皇帝的重任。为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诸葛亮不仅对内施政有方,更在《前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了深刻的治国理念。 在这篇著名的表文中,诸葛亮写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句话深刻阐述了治理国家的核心原则——公正与统一。他强调,无论是皇宫内的近臣还是朝廷上的百官,都应被视为国家整体的一部分,对他们的赏罚应当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诸葛亮进一步指出,对于行为不端、违法乱纪的人,以及那些忠诚善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都应交由相应的官吏进行公正评判和奖惩。这样的做法不仅体现了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也树立了朝廷的威信,使得蜀汉王朝在内外都能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诸葛亮卓越的治国智慧,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这样的理念,让蜀汉王朝在公正与统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实现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后来,“陟罚臧否”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泛指对下级或属下的褒奖提拔或惩罚处分。它体现了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核心理念——公正与统一,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领导者以公正严明的态度来管理国家和团队。

陟罚臧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ì), 阝部,共9画

登高;上升:~彼高岗。

读音(fá), 罒部,共9画

(动)处分、惩处:~款。

读音(zāng), 臣部,共14画

1.  善,好:臧否()(褒贬,评论,说好说坏)。

2.  古代对奴仆的贱称:臧获。

3.  古同“赃”,赃物。

4.  姓。

读音(fǒu,pǐ), 口部,共7画
fǒupǐ

1. 表示不同意,不认可:否定。

2. 不,用在表示疑问的词句里:可否?。

3. 不如此,不是这样,不然:否则。学则正,否则邪。

1. 不好,坏,恶:否极泰来(“否”和“泰”,前者是坏卦,后者是好卦。指事情坏到了极点,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未知善否。

陟罚臧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